【摘要】给水管道是供水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给水工程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对城镇居民日常生活影响极大。其设计程序要结合地区地理、气候特点及各地水司的运行规程等实际情况,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出发综合考虑、设计,是一个实际经验与能动性相结合的过程。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尽量做到经济合理。这里结合工作实际谈谈给水管道工程设计及施工中需要考虑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室外给水管道;设计;施工

  1.室外给水管道设计程序

  在开始工程设计前,首先应对与该工程相关的技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根据工程所在地点,对该地点的水文、地质、地理、气候等资料及日后的发展潜力进行了解,确定该工程什么地方需要给水,并根据国家设计规范规定或有关设备的技术要求进行用水量计算,并计算出管径。同时了解各用水户之间相互关系,如用水是否是同一水质,排水是否可以排入同一下水道,是否有重复使用的可能等。如工程是对旧管道更新改造而进行的设计,在新管道定线前,应结合当地水司及原管道竣工图,深入现场对照清楚旧管线及分支管线的位置,作好记录,以备参考。

  根据收集的技术资料,确定该工程的设计方案,画出草图,并进行技术经济方案比较。根据草图及技术计算,列出材料、设备、附件规格,用量清单,以及安装说明和技术要求等,同时根据使用要求对管材、设备及各种附件进行合理选择。

  1.1输水管的布置原则

  1.1.1保证供水安全,管线最好沿现有道路或规划道路敷设,尽量做到管线最短。

  1.1.2管线尽量避免穿越河谷、铁路。

  1.1.3选择线路时,应从分利用地形、优先考虑重力流输水或部分重力流输水。

  1.1.4输水管线的根数即单线或双线应根据给水系统的重要性、输水量大小、分期建设安排等因素全面考虑。

  1.2配水给水管线平面布置

  相关规范中提出配水管线尽量布置在道理外侧。实际工作中,城市规划部门出于对所有地下管线的中和考虑,有可能安排在机动车道或慢车道下,随着城市道路等级的逐渐提高,以及地下管线的复杂程度的提高,应考虑适当多增加一些甩口,以满足城市美化和生产生活的需要。

  输水管布置:从水源到水厂或水厂到管网的距离较远时,需用输水管送水,一般输水管线上很少或不接配水管,确定输水管位置时,应现在地形图上大致定一个方向,再到现场踏勘,力求管线最短,施工较方便,但应注意土石方工程量小,少占良田,为缩短管线而穿越铁路、河流、滑坡、腐蚀性土壤,地下建筑等施工图困难的地段,往往拖延工期,增加投资,今后管理也不方便,所以输水管尽量在现有道路或规划道路下埋设,少穿铁路和河流,避开滑坡、坍方和洪水淹没地区,对施工和养护管理都有好处。

  1.3管径的确定

  管径确定时应考虑远近期结合,同时照顾经济性和可靠性。管径确定涉及设计供水量级经济流速的确定。

  设计供水量根据下列各种用水确定:

  1.3.1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设用水。根据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或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及最高日时变化系数综合分析确定。

  1.3.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生产用水量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确定;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含淋浴用水量)根据车间性质确定。

  1.3.3消防用水:消防用水量、水压及延续时间等根据现行有关规定确定。

  1.3.4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根据路面、绿化、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确定。

  1.3.5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百分比计。

  1.4管材的选择

  选择的管材必须能承受各种内外荷载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有足够的刚度,保证连续承压供水且不会对输送的水质生产不良影响,同时具有很高的水密性能,保证不渗漏;选择的管材要有好的水力条件,内避光滑、不结垢,水流顺畅、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小;选择的管材必须价格相对低,寿命长,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并有较高的防水和土壤的侵蚀能力,易于施工安装和维护保养且运输方便。

  2.室外给水管道的施工

  2.1室外给水管的铺设范围

  城镇给水管道一般不小于下列规定:

  至铁路、距远期路堤坡脚5米,至远期路堑坡顶10米;至建筑红线5米;至煤气管低压1.0米,中压1.5米,高压2.0米;至热力管道1.5米;至街树中心1.5米;至通讯照明杆柱1.0米,至高压电杆支座3.0米;至电缆(高压及低压)1.0米。

  城镇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平行敷设,其垂直间距在0.5米以内时,当给水管径200mm以内,管壁间距不得小于1.5米;当管径大于200mm管壁间距不得小于3米。

  城镇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交叉时,给水管道应敷设在污水管道的上面,管外壁的净距不得小于0.4米,且不允许有接口重叠,如遇污水管敷设在生后饮用水管上面时,给水管应加套管,其长度距交叉点每边不得小于3米,设计给水管道与铁路交叉时,应按铁路管理部门规定进行,并取得其同意,在穿过铁路管段的两端应设检查井。

  给水管道之间应相距0.3~5米(管径小于400mm时)到0.7~1.0(管径等于或大于400mm)互相交叉的净距不小于0.15米

  2.2管沟沟槽开挖操作规程

  挖槽前应认真熟悉图纸,进行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挖槽段的土质,地下水位,地下构筑物,沟槽附近的地上建筑物以及施工环境等情况;对已有地下管道的位置挖槽时,应事先与有关管理单位联系,采取措施,防止损坏管道对已有地下电缆,应邀请电缆管理单位的代表来现场,方可开挖;认真控制槽底高程和宽度,并注意不使槽底土壤结构受扰动或破坏;推土应推在距槽边1米以外,在下管一侧的槽边,应根据下管操作的需要,不堆土或少堆土;在高压线下及变压器附近堆土,应按照供电局的有关规定办理;考房屋、墙壁堆土高度,不得超过檐高的三分之一,同时不得超过1.5m结构强度较差的墙体,不得靠墙堆土;采用机械挖槽时,应向机械司机详细交底内容一般应包括挖槽断面,堆土位置,现有地下构筑物情况及施工要求等,并应指定专人与司机配合其配合人员应熟悉机械挖土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并及时大量槽底高程和宽度,防止超挖或亏挖。

  2.3下管操作规程

  a、下管应以施工安全,操作方便为原则,根据工人操作的熟练程度,管材重量,管长环境,沟槽深浅及吊装设备供应条件等,合理地确定下管方法;b、下管的关键是安全问题,下管前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制订必要的安全措施,下管必须由经验较多的工人担任指挥,以确保施工安全;c、起吊管子的下方严禁站人,人工下管时,槽内工作人员必须躲开下关位置;d、下管前应对沟槽进行以下检查,并作必要的处理:检查槽底杂物;检查地基;检查槽底高程及宽高;检查槽帮;检查堆土;e、在钢筋混凝土基础上下管时,除检查基础面高程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外,同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50%公斤/平方厘米以上;f、向高支架上吊装管子时,应先检查高支架,高程及脚手架的安全;g、运到工地的管子,管件及阀门等应合理安排卸料地点,以减少现场搬运;下管前应对管子,管件及阀门等规格,质量逐件进行检验合格者方可使用;h、吊装及运输时对法兰盘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承插口密封工作面,钢管丝扣及金属管的绝缘防腐层,均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以免损伤,阀门应关好,并不得把钢丝绳捆绑在操作轮及螺孔处;i、当钢管组成管段下管时,其长度及吊点距离,应根据管径,壁厚,绝缘种类及下管方法,在施工方案中确定;j、下管工具和设备必须安全合用,并应经常进行检查和保养,发现不正常情况,必须及时修理或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