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沥青路面病害损坏的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其中有一部分是可以在建设过程中人为加强控制的,只有超载问题是通车后难以避免或消除的,超载问题要通过有关部门严加治理。因此,提高沥青路面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应从一条路的工可、初步设计、招投标、开工、施工、竣工、养护整个过程的控制做起,设计单位、业主、监理、承包人都有各自的责任,都要尽心尽力,严格按标准,甚至是高标准去做,应加强设计、业主、施工、监理的协调和管理,保证各环节的工作质量。并总结以往的经验与不足并加以改进,那么,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现象一定会大有改变。

  1.设计

  1.1提高勘察质量

  一条路的工程质量、使用性能如何首先取决于设计质量。从源头抓起就是从设计抓起,设计是第一关。“设计”实质上从预可就开始了,一般预可的工作也是由设计单位的规划部门去做。一个项目的预可、工可对于初步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求在做预可时就要把工作做实,尤其是OD调查数据、项目的主要影响因素等。在初步设计阶段的勘察测量要做深入,做细致,尽量无遗漏,特别是工程地质资料、环境条件、材料、运输、拆迁等容易认为不是最重要的资料的勘查,人们往往重视工程本身的路线走向,桥梁、互通、路基结构、路面结构,但很多“工程变更”恰恰似是一些勘察资料的漏缺造成的。重设计首先是要重勘察,保证勘察质量是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

  1.2设计方案比选

  目前,一个项目要求要做几个比选方案。每一个方案都要认真做,各个方案的 资料也应详尽,才能真正达到比选出最佳(最合适)的方案。注意要十分客观地比校,从路线走向、控制点、重要工程物、环境影响、施工条件、工程造价、城市规划(穿过城市的)、经济社会效益诸多方面去比较,去全面权衡。方案的比选要有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先进性、长远规划性。尤其是穿过城市的公路项目,切记要紧密结合项目所经过城市的近期、远期长远城市规划,以免因城市规划的变化影响到项目方案的变动。

  1.3勘察设计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

  切记要注重环境影响因素,因要保持公路的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犯难以弥补的破坏环境的错误。

  1.4加强设计创新,增大科技含量

  切记设计是项目工程质量的关键,而且是第一关,要进一步引进激励竞争机制,加强设计人员的责任使命感,健全设计责任制。就是对工程中属设计原因的变更应有个限度,要负一定责任。彻底转变重施工轻设计这种观念。在设计中不要仅仅是套标准图,要紧密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由于种种原因在设计中缺乏科技创新,科技含量不太高,缺乏对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的应用,要加强在设计中的科技创新的含量。

  1.5改善沥青混合料级配,合理设计路面结构

  传统的AC-I型沥青混合料存在细料多,中间料少的现象,这样的沥青混合料普遍的表现为,摊铺时易产生离析,沥青混凝土虽然是密实型的,但不是嵌锁型的,混凝土中粗骨料呈悬浮状态,沥青混凝土热稳定性较差。因此,为减少离析现象,提高热稳定性,沥青路面中、下面层可用改进的AC-I型结构,主要是适当减少了细集料含量,增加了中间料的含量,基本上级配曲线以规范中级配中值线为基准线,4.75mm粒径以下,走中值线下线,4.75mm粒径以上走中值线的上线。

  尽可能减薄沥青面层厚度,控制在9-12cm之内。因半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承载能力可由半刚性材料层(基层和底基层)来承担,无需用增厚面层厚度来提高承载能力;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不是用厚的沥表面层,而是用优质沥青;沥青面层的裂缝不只是反射裂缝,在正常施工情况下,大部分是沥青面层本身的温缩裂缝,一般来说厚的沥青面层易导致车辙的产生。另外还要加强沥青路面防水设计,选用合理基层和底基层结构。

  国外专家对我国公路路面设计采用先进理论计算方法,可设计参数却停留在静态模量阶段,称为“先进的设计理论,落后的设计参数”。而且计算结果可综合修正,不论项目处于何种地区、气候、条件不同,路面结构基本大同小异,设计过程只流于形式,并非是根据具体情况的具体单个设计结果。路面结构设计技术参数落后于公路建设的发展。

  1.6面层设计要满足结构和使用功能

  沥青路面早期损害,除个别是由于路基的原因引起的不均匀沉陷外,绝大部分是由于沥青面层本身引起的:坑槽、泛油、车辙、网裂、松散等。因此,沥青的层面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要满足结构和使用两大功能。结构功能是指使路面结构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满足汽车荷载对路面结构的要求,而使用功能则包括路面平整舒适、良好的抗滑性能和减少行车噪音等方面。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偏废任何一方都不是一个成功的路面设计。

  实践证明,我国目前沥青路面的问题主要在沥青面层,沥青路面设计中的功能不清,是影响我国沥青路面质量的主要设计因素之一。强化使用功能设计,是解决我国目前沥青路面早期损害的有效途径之一。沥青路面的功能化设计是沥青路面设计的必然方向。

  2.监理

  从我国京津塘世行贷款公路项目之时,公路建设项目就引进了国外的工程监理制度。监理制的实施对控制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原因中有些就是由于工程质量问题造成的。监理的职责和任务之一就是要对工程质量做到日常有监督、 技术问题有指导、质量问题严把关,保证不出现质量问题,杜绝质量隐患。在下列几方面要尤为注意:

  2.1石料质量

  应尽量选用碱性石料,可加强与沥青的粘附性,有利于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抗水能力。严格控制方解石含量<5%.石料的含泥量对沥青路面质量至关重要,要严格按规范控制,主要指<0.075mm颗粒的含量,主要针对1#-3#料规范规定,<1%的含泥量,还有对4#料允许小于0.075mm颗粒含量重要,要严格按规范控制,主要指<0.075mm颗粒的含量,主要针对1#-3#料规范规定,<1%的含泥量,还有对4#料允许小于0.075mm颗粒含量要求<15%,应严格进行砂当量试验。

  石料的压碎值

  值也与路面早期损坏有关。应要求压碎值不>28.如接近28时,在摊铺碾压时往往易被压碎,水易沿破裂面进入石料内部,致使沥青与石料产生分离,加速了路面破坏。

  第一在选择石料时尽可能选择针片状含量小,压碎值小的石料。针片状含量必须严格控制在15%以下,尽可能不超过10%,石料压碎值应控制在24以下:第二改善碾压工艺,当发现石料有压碎现象时,原则上尽可能采用轮胎压路机搓柔碾压,而不采用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第三加强对石料压碎情况的检查,在终压完成后,沥青混凝土尚未冷却的情况下,局部揭开检查,如有压碎现象,研究分析产生压碎的原因,并采取措施。

  2.2沥青用量有的承包商往往为了节省工程费用,采用规范沥青用量±0.3%的低限值-0.3%,现代化的拌和设备要进行这样的控制是比较容易的,可当沥青混合料的级配不稳定时,特别是当混合料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偏大时,采用这一低限沥青含量将使沥青混凝土易产生“贫油”。贫油的沥青混凝土除将严重影响沥青混凝土强度和疲劳性能外,最主要的问题是将导致压实困难,水易于渗入结构,从而将大大降低沥青混凝土的抗水损害能力。

  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根据目标配合比设计的原则,认真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经过施工现场生产配合比优化调整,确定出最优的沥青用量,为保证生产的沥青混合料有足够的沥青用量,以提高沥青砼的抗水能力。

  2.3压实度与空隙率规范规定的压实度按96%标准控制,实践表明,按这一标准控制的沥青路面,通车后再压密的现象比较明显,且沥青路面实测空隙率较大,易产生早期水损害。实践中,将这一控制标准提高到了98%,同时为减少实测空隙率,规定马歇尔设计孔隙率的范围为3.0-4.5,路面的实测空隙率不超过7%,一般掌握在5%左右,在进行沥青路面实际孔隙率测定时,采用实测密度与理论密度双控,保证理论密度不低于93%,这样使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得到严格控制,保证三层沥青路面基本不渗水。为保证压实度达到98%,要求施工单位必须配备2台25吨以上轮胎压路机:经过施工现场检测,沥青路面压实度的代表值超过98%,孔隙率除个别外都能控制在7%以内,保证了沥青路面基本不渗水,雨后可基本消除水渍。

  3、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应从选料、进料方面严格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首先严格按规范规定,听从监理指导,服从监理监督。

  上述2.1、2.2、2.3已说明了应注意的问题。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应全力配合好、协调好,应各负各的责任,做好各自的角色。施工单位要下大力气提高施工工艺水平、提高工程质量。

  4.业主

  4.1质量是三大控制的关键业主在一个项目中为建设方,工程质量的优劣是由业主、监理、施工单位三方共同努力而决定的,业主要严把“变更”的批准,有了监理并不意味着质量的问题就不用业主操心了,只是各自的权限不同,管理的范围不同。业主要随时根据项目的质量、投资、进度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要宏观控制,微观管理。始终以质量为核心、为前提,要尊重科学,不赶工期,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保证进度、保证投资的控制。

  4.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除施工、监理单位严格按规范要求的内容和频率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省市交通部门质量检测中心加强随机检测和监督外,还可委托本省沥青路面质量检测权威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增加跟踪检测和检查指导,主要服务内容为:

  ①监督检查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运输、碾压过程的规范化;

  ②对沥青和石料质量加强进料源头监督和现场检测;

  ③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对上、中、下三层沥青路面每标段各组织三次质量检查,主要检查内容为压实度、空隙率、沥青用量、级配、压实厚度、渗水量等,通过权威单位的检查检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对施工、监理单位的检测起到监理和校验作用,这样施工、监理单位对自己检测的数据就不能掉以轻心,防止数据弄虚作假的现象。二是保证检测数据不失真并准确反映路面实体质量的实际情况,业主对工程质量更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能及时发现一些质量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

  4.3高温和超载问题在高温条件下,在重车作用下,正常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将产生进一步的压密,并由于热稳定性不足而产生蠕变的过程。导致发生车辙、拥包。而如果这时的沥青砼内部已产生一定的缺陷或病害,超载将比正常状态的沥青路面更有极强的破坏作用。这是因为结构承载能力已下降的沥青路面根本不堪重负,必将加剧沥青路面的破坏,因此超载车辆必须加以控制,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高速公路货车超载率达70%,最大超载达额定载重的2.7倍,而美国允许超载量为额定载重的1.25倍,可见超载在我国之严重,超载也是导致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希望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彻底治理超载现象。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是工程建设的永恒主题。尤其是高速公路投资巨大,又都是交通主要干道,而且是面向社会,服务经济的主要基础设施,一般公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积极防治是广大从事道路设计、施工、监理、建设管理,劳动管理和道路使用者的共同课题。本文从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原因分析、对各类的病害提出处治的技术措施、并提出为避免沥青路面产生早期损坏建议注意的问题,旨在供同行共同讨论并指教。尽管从八五、九五、十五期间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猛,特别是高速公路里程已位居全世界第二,但距离公路发展的长远规划,距离发达国家的水平仍很远,尤其是公路发展水平、施工工艺水平及管理水平、信息化水平。任重道远,为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为彻底解决沥青路面早期损坏这一难题,我们还需更加努力,还需做更多更深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