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乃生命之源,同时它与杂质共同形成了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气中的水汽在自然界常温下具有三相变化,产生了云、雾、雨、雪、霜、等一系列大气现象,影响天气变化,有时甚至被视为气象灾害,只是由于其形态的不同出现的情况不同以及强度不同,而导致的结果也完全不同。

  一、南北方园林的差异

  在北方园林中,建筑的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北方相对于南方而言,水资源匮乏,园林供水困难较多。以北京为例,除西北之外,几乎都缺少充足的水源。城内的王府花园可以奉旨引用御河之水,一般的私家园林只能凿井取水或者由他处运水补给,因而水池的面积都比较小,甚至采用“旱园”的做法。这不仅使得水景的建置受到限制,也由于缺少挖池的土方致使筑土为山不能太多,太高。北方不像江南那样盛产叠山的石材,叠石为假山的规模就比较小一些。北京园林叠山多为就地取材,运用当地出产的北太湖石和青石,青石纹理挺直,类似江南的黄石,北太湖石的洞孔小而密,不如太湖石之玲珑剔透。这两种石材的形象均偏于浑厚凝重,与北方建筑的风格十分谐调。北方叠山技法深受江南的影响,既有完整大自然山形的模拟,也有截取大山一角的平岗小坂,或者作为屏障、驳岩、石矶,或作为峰石的特置处理。但总的看来,其风格却又迥异于江南,颇能表现幽燕沉雄气度。植物配植方面,观赏树种比江南少,尤缺阔叶常绿树和冬季花木,但松、柏、杨、柳、榆、槐和春夏秋三季更迭不断的花灌木如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等,却也构成北方私园植物造景的主题。每届隆冬,树叶零落,水面结冰,又颇有萧索寒林的画意。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王府花园尤其如此。园内的空间划分比较少,因而整体性较强,当然也就不如江南私园之曲折多变了。

  造成南北园林差异的原因有地理位置的差异、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历史的遗迹、以及气候的影响等等的原因。但是归根到底气候资源显然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之一了。

  在众多气候因素中我们着重分析水的不同形态在园林建设中的意义。

  二、不同形态水的造景意义

  (一)水

  宋代郭熙的对水的特性是这样描述的“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四环,欲肥腻,欲喷薄,欲激射,欲多泉,欲远流,欲瀑布插天,欲溅,欲扶烟云而秀媚,欲照溪谷而生辉,此之谓活体也”。综观前古,水因泛滥而理,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与都江堰,到而今理而之理,理而后理,角度不同罢了。郭熙对水的认识有三远:“聚者辽阔,散则萦洄,前者旷观,后者微观”:“近岸旷水,旷阔遥山,有烟雾”:“一片大明,景物至绝而微茫,缥缈者为幽远。”“水之三远:旷远、幽远与迷远”。这是从视觉上对水之观的评述,也是现代园林理水设计效果的最高主旨,水景的表达效果有此三远足够,但切忌堆之砌之,一景难达三远,必有取舍。

  水来自于大自然,她带来动的喧器,静的和平,还有韵致无穷的倒影。水是风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她为植物、鱼和野外生灵提供生存之地。水可能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并有可静止,可活动,可发出声音,可以映射周围景物等特性,所以可单独作为艺术品的主体,也可以与建筑物,雕塑,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因此水景在公共艺术的范畴里,应该占有一席之地。早期水景大多与艺术品相搭配,所以其演变也是传统的、着重观赏的雕塑或神像喷泉、水池,进入与抽象造型相结合的水景,再进入到与周围环境相搭配的水景,以及能够让人亲近接触的亲水性喷泉。

  以上只是造园家的普遍造园手法,所以形成了人们的模式性的思想,认为水在园林中只能有这样一种用途与形态,其实不然,重要的是要依其地域的不同和性质的不同在不同的地域营造具有地域性特点的园林,让观赏者体会到同样性质不同形态的水带给我们的愉悦感。

  (二)云雾

  云是气块上升过程绝热冷却降温,使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发生凝结而形成。例如:黄山的云海,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形成的云层,并且云顶高度低于山顶高度,当人们在高山之巅俯首云层时,看到的是漫无边际的云,如临于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故称这一现象为“云海”。其日出和日落时所形成的云海五彩斑斓,称为“彩色云海”,最为壮观。

  虽不说我们在园林建设时要造成此种观赏效果,但是要注意应该因地制宜,比如说,北方有万里无云的晴空,蔚蓝的天空;也有各种形状的云彩闪过的美景,各种云从你头顶飘过会带给你无限的遐想;还有傍晚日落十分的火烧云的美景,北方夏季常见的天气现象。在园林建设中有借景的造园手法,利用地形的高差或者视线的疏导来给游览者营造一个最好的观赏角度观赏氛围。而在南方就不用考虑这些了,比如,四川地区云雾多,但是云没有什么变化,观赏价值不高,一年中也没有几天可以看到晴空的时候,因此,园林建设中也要充分考虑气候现象的可利用性。

  此时,在北方建设园林时就不能像南方园林那样建造的紧凑,被大部分植物覆盖,要有意识的做引导,开辟最佳的观赏视角,能为园林增加更多可观赏的资源,就是要注意遮与掩,恰当的运用园林建造的造景手法,会使我们的作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能正因如此才有了北方园林的粗矿宏大与南方精巧细腻。

  雾与云的形成过程相似都是有水汽凝结而成的细小水滴或水晶组成的可见集合体。但是雾一般是在低空形成,大多在空气湿度大的地区出现,如我国四川地区,在初春与秋末都有大量的雾天出现,虽然它被视为是气象灾害,但那只是看待它的一个角度,我们现在所说的就是从园林建设的角度阐述的,雾气形成会使能见度降低,影响我们的视线,但是在南方小巧的园林中就有另一番美意,园林中植物茂盛,空间变化丰富虽然总面积不大,但由于园路的空间组织使我们感觉是迂回曲折变化丰富的。在雾气浓重的季节观赏园林,由于视线受到了阻挡,使我们面前的景色恍恍惚惚,似有非有似无非无,是自然造成的遮掩,似乎也达到了预扬先抑的造景效果,在此环境中的游览者会有仿佛进入仙境的感觉,眼前的景物似有非有似无非无,远处看到是一番景色,走近了剖开云雾又是另一番感觉,虚中有实,实中又渗透着虚,仿佛是游弋在诗画当中,真是妙在其中啊!

  由此可见,我们的先人可能早已发现并运用了这一特殊的自然现象在园林建设中,所以北方的园林才不会是小巧的,而是相反的,如果真是那样的小巧,就会给人一种拥挤窒息的空间感觉。

  (三)露霜

  露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因地面或地面物体辐射冷却,使其温度低于贴地空气的露点时,水汽则凝结在地面或近地面物体上。此时,若露点温度高于0℃,则凝结物是水滴,称为露;若露点温度低于0℃,则凝结物是疏松结构的白色冰晶,就是霜。

  雾凇是寒冷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它其实也是霜的一种。颗粒状霜晶称为雾凇,它是由冰晶在温度低于冰点以下的物体上形成的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过冷水滴(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当水滴小到一碰上物体马上冻结时便会结成雾凇层或雾凇沉积物。雾凇层由小冰粒构成,在它们之间有气孔,这样便造成典型的白色外表和粒状结构。由于各个过冷水滴的迅速冻结,相邻冰粒之间的内聚力较差,易于从附着物上脱落。被过冷却云环绕的山顶上最容易形成雾凇,它也是飞机上常见的冰冻形式,在寒冷的天气里泉水、河流、湖泊或池塘附近的蒸雾也可形成雾凇。雾凇是受到人们普遍欣赏的一种自然美景,但是它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自然灾害。严重的雾凇有时会将电线、树木压断,造成损失。

  雾凇是吉林省的一大特色景观,每当雾凇来临,吉林市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这有是南方气候所不能及的自然景观,就要求园林建设当中的植物配植时要注意到,在特意显示冬景的地方少栽植落叶树木,成排成片的种植常绿乔木,比如,雪松。同时在园路组织时也要注意营造最佳的观赏角度。在北方有明显的四季变化,所以给园林建设和设计者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利用四季的变化营造出另类的园林作品,使园林四季都有可观可赏可游可玩的景,时刻都有新鲜的景观呈现在游览者眼前。

  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在冬春季,多为寒潮南下,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引起;或者受寒潮影响后,天气由阴转晴的当天夜晚,因地面强烈辐射降温所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雪上加霜”。霜冻对园林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使植物组织细胞中的水分结冰,导致生理干旱,而使其受到损伤或死亡,给园林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预防霜冻的有效方法:

  遮盖法:就是利用稻草、麦秆、草木灰、杂草、尼龙等覆盖植物,既可防止外面冷空气的袭击,又能减少地面热量向外散失,一般能提高气温1-2℃。有些矮秆苗木植物,还可用土埋的办法,使其不致遭到冻害。这种方法只能预防小面积的霜冻,其优点是防冻时间长。

  熏烟法:是用能够产生大量烟雾的柴草、牛粪、锯木、废机油、赤磷或其它尘烟物质,在霜冻来临前半小时或1小时点燃。这些烟雾能够阻挡地面热量的散失,而烟雾本身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一般能使近地面层空气温度提高1-2℃。但这种方法要具备一定的天气条件,且成本较高,污染大气,不适应于普遍推广,只适用于短时霜冻的防止和在名贵林木及其苗圃上使用。

  施肥法:在寒潮来临前早施有机肥,特别是用半腐熟的有机肥做基肥,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其吸热保暖的性能。也可利用半腐熟的有机肥在继续腐熟的过程中散发出热量,提高土温。入冬后可用暖性肥料壅培林木植物,有明显的防冻效果。暖性肥料常用的有厩肥、堆肥和草木灰等。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要掌握好本地的气候规律,应在霜冻来临前3-4天施用。入冬后,可用石灰水将树木、果树的树干刷白,以减少散热。

  (四)雨雪

  雨雪是水的另外两种形式,它们在园林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的作用就在于对园林植物的滋润,不论是雨还是雪都将成为滋润大地的水。所以在园林建设时就要考虑到雨水的收集,把雨水尽量都组织到植物需要的地方,有效的利用雨水也是园林建设当中重要的问题。不仅节约了水资源也体现出了环保的概念与人性化的理念。雪不仅可以利用其融化后的水资源,还可以利用其美丽洁白的景观特点,营造出冬日的异域风情。

  三、水资源的利用

  世界水资源供需状况并不乐观。1996年5月,在纽约召开的"第三届自然资源委员会"上,联合国开发支持和管理服务部对153个国家(占世界人口的98.93%)的水资源,采用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人均国民经济总产值、人均取(用)水量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将世界各国分为四类,即水资源丰富国(包括吉布提等100多个国家)、水资源脆弱国(包括美国等17个国家)、水资源紧缺国(包括摩洛哥等17个国家)、水资源贫乏国(包括阿尔及利亚等19个国家)(潘理中等,1996)、按此种评价法目前世界上有53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0%)缺水。第三世界国家的城市面积也将大幅度增加,除非更有效地利用淡水资源、控制对江河湖泊的污染,更有效地利用净化后的水,否则,全世界将有1/3的人口遭受中高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

  所以面对严峻的现实情况我们不仅要注意在园林建设与设计当中因地制宜,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特点,营造出更符合人居住的生活环境,和城市景观系统,并且在当今全球性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怎样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历史赋予我们园林人的一个严肃的课题。

  水资源的短缺与园林建设对水需求的矛盾,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