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中心区下沉花园2号院取名“瓦院”。通过诠释一组北京四合院建筑空间片断,以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瓦,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结合树木、室外水景等手段,展现北京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有地域文化背景的室外休憩场所。建筑设计在现实与传统之间建立联系纽带的归属感,传统文化中积淀的受大众文化包容认可的社会审美价值,也是设计中寻求与传统结合的法则。
城市的记忆
院落的主题是表达传统文化背景下市民生活的意境,是对传统在现代环境中存在方式的探索。当今社会中对传统的回归和再诠释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也成为一种越来越显著的社会文化现象,传统与越来越趋同的国际化潮流显示出并行不悖的共存,并且形成相同的社会认同。这种变化是文化话语权状况的现实反映,是自然规律。
北京城市的秩序在城市规划的力量下得到了充分地延续,在奥林匹克公园形成了轴线的又一个高潮,是现实与历史的衔接,将城市精神薪火相传。对于城市文化的记忆,汇聚在某些让人产生深刻印象的片段上,四合院就是一个典型的片段。
由于下沉花园特殊的位置,提供给人们两个观景视点:下沉广场地面的普通人视点和公园广场上鸟瞰视点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普通视点。也正是由于提供了这样特殊的观察视点,设计表达的重点确定在了一组四合院和屋面及由此延伸而来的院落空间。下沉花园是中心区地下交通到地面交通转换的节点,也是中心区巨大尺度外部空间中难得具备的围合性,能够提供休闲功能的外部空间。
四合院——空间的片断
四合院存在于北京的记忆中,它的性格有平民性的一面,又有交往性的一面。从空间本质上讲,四合院的内部其实具有很强的空间交往性,所有的建筑围绕着中心院落这一向心主体展开,层层铺垫,主次分明。同时,与生俱来的传统精神赋予了它贴近人们心灵的审美力量,具有文化延续的亲切感。
院落的核心是一组北京民居中具有代表性的三进制四合院,保持了传统四合院的基本空间格局,表现四合院传统瓦屋面以及支撑屋面的做法体系,将传统的封闭空间开放为开敞的外部空间,加入镂空瓦墙、倒影水池、立瓦铺地等元素,给传统空间注入新的表达语言。所有的建筑围绕着中心院落这一向心主题展开,层层铺垫,主次分明。这样一个内敛、聚合、互动的外部空间,展现给人以自然舒展的空间交往性,追求“城市的客厅”的空间性格,希望能够在尺度巨大的奥林匹克公园给公众一个开放的、可以自由出入的惬意城市休闲空间。
院落旨在为公众提供一种开放的公共文化空间,在大尺度的外部环境中,营造出亲切灵动的空间氛围,将要在这里发生的人的各种活动是形成院落性格的元素。院落拥有地地道道的北京面孔,也是一张与中国人沉甸甸历史重量感相符的面孔,这是一张尊重传统美学价值又具有充分时尚性的面孔。
设计保留了传统四合院的基本空间格局,倒座、影壁墙、垂花门、抄手廊、正房、厢房、后罩房,基本元素一应俱全,除了完整的屋面以及支撑屋面的传统做法体系之外,非承重构件全部被去掉了,代之以开放的室外空间,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将封闭内向的四合院空间打开了,它同时具有了内聚、外敞两种空间性格,将四合院的文化氛围延伸到整个院落中。
景观花墙——空间的延伸
对院落设计定位的思考引导着建筑设计从一个个场景设计展开,除了作为乘坐地铁交通到达中心区客人的疏散广场之外,两侧商业设施的室外出入口广场也是院落的重要功能。除此之外,这里将成为公园里游客的歇脚处、票友的弹唱廊、室外茶社、室外水吧,甚至举行公共聚会、产品时装发布,设想林林总总的使用场景让空洞的院落充实起来,具有了现实的触感。
四合院的外围是一组景观花墙,以传统灰瓦砌筑成镂空墙,中间勾勒出传统民居围墙中典型的什锦花窗图案。花墙的顶端设置溢水装置,整面墙成为一组滴水花墙。水滴顺着墙顶瓦当滴水的端点流下,成水线或成水珠串,加上景墙下面的水雾,折射出中国古代许许多多文人墨客笔下描绘的“檐下听雨声”的诗意境界。
商业外墙主体延续镂空瓦墙的做法,在下部的入口部分,引入了丝网印刷竹纹玻璃外墙,成为四合院外部空间的背景。与四合院空间相互呼应,传统民居院落的空间围合感和层次感展现出丰富的文化意境,形成一片适宜人活动的室外休憩场所。
植物和瓦——建筑的元素
在建筑元素上,选取了中国建筑中最典型,也最具民俗特点的青瓦作为主要元素。瓦是一种材料,也是一种传统的象征,具有厚重承载力,对瓦的运用从具象到抽象,展现了不同层次的空间意境。四合院的屋顶界面,运用了写实的屋面瓦做法,传统而具象。院落墙界面,在钢结构支撑构件的配合下,通过瓦的堆砌,产生一个有阴影的、立体的、半透明的表层,展现了传统材料的丰富表情。在地面甬路的铺砌上,也采用了重叠立砌的瓦片,质感的延续形成了统一的表达语言。
瓦在整个院子里的穿插,成为真正实现表里如一的设计元素,既是表皮的,也是构造的,将时尚的、朦胧的、视觉愉悦的质感融入到传统的血脉之中。
北京四合院讲究绿化,各个院内都种树种花,确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在院内种植了老北京四合院中常见的白玉兰、丁香以及金镶玉竹、西府海棠、龙爪槐、寿星桃等传统树木,寓意吉祥,雅俗共赏,借助这些手段,探求在院落中表达三个意境:
秩序——中国传统建筑屋顶意境
亲和——中国传统院落空间意境
诗韵——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意境
院落的设计,试图通过传统的空间元素与建筑材质,诠释中国传统建筑内涵所反映的独特建筑文化,营造一个任凭时光流逝却不会退色,反而随着人们的活动越发有生气的积极场所。
夜景——景观的延伸
施工图完成整一年后的傍晚,2号院进行了景观照明的试灯。
瓦、院墙、四合院、水池、坐凳、幕墙、什锦窗……诸多元素在设计之初对于4080平方米的小院来说略显拥挤,也是几次方案讨论汇报时被质疑的问题。建筑师的工作跟导演有几分相似,将看似繁复无序也无关的元素组织起来,演绎一种情节抑或场景,尤其面对这样一个追求表现力的景观空间。这个故事的主线便是“瓦”——瓦是地面、是墙面、是屋面、是窗、是路、甚至是一桌一椅。正因为如此,2号院又取名“瓦院”。而四合院院落空间中展现出的传统亲和力,成为了院落中的灵魂之所在。因此,当初所担心的拥挤感在建成的环境中荡然无存。
深栗色木构与白色丁香,在灯光的催化下,在宁静的水面上相交辉映。袅娜、迷离、眩惑、透明、摇曳……这许多感性化的字眼似乎都能在华灯初上的瓦院中找到,于是不禁让人浮想起院中即将展开的一幕幕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