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随着城市的发展,过去的排水系统网已经不能满足城市排水需求,合理规划排水系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城市内涝引发的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建议。 

  关键词:城市内涝; 城市排水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171-001 

  一、城市内涝与城市发展 

  2012年7月21日,仅以北京为例,遭遇了61年以来最大的暴雨。暴雨造成77人遇难,受灾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约190万人,损失超百亿,这就是城市内涝带来的严重后果。 

  这一重大灾难的形成除了地形地貌的原因之外,城市地下管网管道老化、排水标准较低、有的地方排水设施不健全不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滞后也是造成内涝的重要原因。从广泛意义上讲,任何地区都有可能发生内涝,但如何从城市地下管网建设上避免或减少这样的灾难,是我们城市建设工作者应该认真考虑的。 

  我们现在正处在城市化的高峰期,人口和财富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面积越来越大,原来的河流和湿地都逐渐消失,原来可以渗水的地面都变成不渗水的柏油路面,城市遭遇强暴雨袭击时,地面骤增的雨水无处可去,而排水管网的排水量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将水排出,道路瞬间变“河流”,广场立即变“湖泊”,建设在低洼地带的居民区、工厂等,随之成了水泽之国。事实上,城市内涝本身,就是各种“城市病”集中发威的结果。 

  二、国内外城市排水管网建设经验 

  据资料显示,德国汉堡有容量很大的地下调蓄库,在洪水期有很强的调度水量能力。这种大规模的城市地下蓄水,既保证汛期排水通畅,又实现了雨水的合理利用。德国推广的新型雨水处理系统――“洼地―渗渠系统”,是包括各个就地设置的洼地、渗渠等组成的设施。这些设施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连接,形成一个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 

  巴黎的下水道处于地面以下50米,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下水道四壁整洁,管道通畅,干净程度可与巴黎街道相媲美,而且,下水道宽敞得出人意料:中间是宽约3米的排水道,两旁是宽约1米的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巴黎下水道总长2300多公里,规模远超巴黎地铁。由于巴黎地下排水系统享誉世界,形成了巴黎下水道博物馆,每年有10万人参观。除此之外,日本东京地区的地下排水系统深达60米,称“地下神殿”。就国内而言,青岛是我国著名的最不怕水的城市,部分下水道是德国侵占时期建设的,最高处达2.5米,宽度3米。德国人在建设青岛城市排水系统时,引进了当时欧洲先进的排水系统理念。这些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参考。 

  三、城市内涝与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 

  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工程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在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北京内涝的发生,或许能为暴雨积水成灾的城市带来启示,特别是对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提出新的挑战。龙应台曾说:“来一场倾盆大雨,下3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走,发觉裤脚虽湿不脏,交通虽慢不堵,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发达国家。如果发现污水横流,店家货物漂到街中心,这大概就是发展中国家。”这段话说出了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性。由于种种因素,我们的城市排水系统在规划、技术力量、体制、排水处理研究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从而导致城市内涝的发生。在城市迅速发展的今天,为城市配置一套科学的排水管网系统,是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准备。 

  四、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发展设想 

  结合我市城市地下管网的建设,探讨城市排水管网建设的几点设想。 

  1.科学规划城市地下管网 

  城市发展,不仅要有地标建筑,还要有人们看不到的地下管网建设,科学规划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发展,更是涉及民生的大事。 

  2.建立健全制度保障 

  建立严格审批验收制度,成立专门机构,责任到人,实现城市地下管网的有效督办与管理。 

  3.加强经费保证 

  城市地下管网的建设,应下大力气。按照百年标准,加大投入,每年财政列支单独经费来完成地下管网的建设。一次性投资,百年受益。 

  4.因地制宜 

  对于新建城区,按照先进城市排水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旧城区采取科学改造的方法完成。 

  城市的发展需要科学的规划,综合的发展。温家宝总理在河南、湖北等地视察时特别强调,要充分加强城市给排水地下管网等市政设施的建设,提升排涝能力。我们做为城建档案工作者,要充分遵循为城市建设服务的宗旨,齐心协力,努力把各种灾难减小到最少,把各种损失控制到最小,让我们的城市发展更快,人民生活更美好。 

  参考文献: 

  我国城市先进方法排水系统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