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论述,对城市道路路面检查井周边路面破损、沉陷的主要成因做了简要分析,并介绍了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防治措施,以供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检查井;井周沉陷;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成长,城市基础设施有了显著改善。尤其是城市道路越修越宽、越建越漂亮,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条件。但就海南各个市、县而言,道路上检查井周边路面破损、沉陷的现象非常普遍。一些道路工程甚至尚未正式移交,已经出现了井周开裂和轻微沉陷的现象。 

  检查井井周破损及沉陷,给行车安全和行车舒适度带来不利影响,导致不同程度地出现“跳车”现象;较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车速较快的车辆颠覆。其次,检查井沉陷造成的坑洼在车辆经过时会产生很大噪音,会直接影响到周边区域的居住和工作环境质量。再是沉陷的检查井数量庞大,造成运行维护费用较高。 

  1.检查井周边病害成因分析 

  1.1设计方面的不足 

  检查井通常是作为市政给排水专业设计的,独立于道路专业的路基、路面设计。这种专业上的分离,使得给排水专业设计人员很少考虑检查井与路基、路面之间的结合与良好衔接,道路专业的人员也不会考虑检查井可能对路基、路面产生的影响。这种设计上的不协调,造成当检查井结构与路面结构在承载力、刚度不一致时,井周出现破损和沉陷问题就成为必然。 

  1.2施工方面的原因 

  施工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1.2.1井筒、井圈的质量原因 

  常规检查井由井基础、井室、井筒、井圈和井盖等组成。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检查井井室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或者混凝土模块结构,强度较高、整体性较好。但是井筒部分仍然采用水泥砂浆砖砌结构,且使用的砂浆通常是现场拌制。造成井筒在砌筑过程中,因砂浆质量差、砌筑饱满、砖块不达标等因素,使检查井的整体承载力降低。引起检查井逐渐沉陷。 

  检查井井圈通常是由混凝土预制而成。因井圈在预制或者安装过程中的质量问题,造成井圈的抗压强度降低或者与井筒贴合不密实。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井圈出现断裂和破碎,改变了荷载的大小和分布,促使井周出现破损和沉陷。 

  1.2.2检查井周边回填土压实度低于道路路基压实度 

  检查井四周路基、路面回填质量较差是造成检查井沉陷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在对此处的路面进行路基碾压时,为保证检查并不受破坏,一般都不采用重型机械施工,而是采用小型机械压实,这样使检查井周围土体压实度通常要小于道路其他地方的压实度。当道路建成使用后,在道路自重荷载和车辆荷载的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道路结构层与排水检查井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沉陷。 

  1.2.3检查井基础承载力不足 

  检查井基础基础承载力不足是引起路面沉陷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海南各个市县,地下淤泥质土分布广且较厚,含水量大且较高。如若施工中处理不当,必然会导致检查井沉降。这种沉降甚至在验收过程中就会发生。 

  以上三种情况是造成检查井周边路面破损和沉陷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一般会在道路竣工后半年左右开始出现,一开始表现为沿检查井井盖周边出现环向裂纹,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进一步扩大,继而沿周边出现明显的环向裂缝和周边下沉,这时在车辆行驶时会明显感觉到有颠簸及跳车现象。由于检查井的下沉,致使降雨时的雨水不能及时排走,检查井周围形成积水,积水沿裂隙渗透到路基,破坏了路基的稳定性,使之失去了原有的强度和功能,继而导致表面裂缝进一步扩 

  大,下沉更加严重。 

  2.检查井周边破损与沉陷防治措施 

  2.1设计上的一些防治措施 

  2.1.1检查井室基础应根据地基承载力、荷载等情况做出设计,检查井基础应与管道基础连成整体。进一步增强检查井的刚度和抵抗不均匀沉降。 

  2.1.2对检查井井圈和井盖做防沉降设计 

  目前采用使用较为普遍的井圈、井盖防沉降设计主要有“上海做法”和“合肥做法”。其基本原理主要均是通过增大井圈与周边路面结构层的接触面积,来有效分散井盖传来的荷载,减小对井体的直接作用,减小和避免检查井在使用过程中的下沉。其做法见下图1和图2. 

  图1:检查井防沉降的“上海做法” 

  图2:检查井防沉降的“合肥做法” 

  分析两种做法,个人更加倾向于上海的分离式井盖防沉降设计。由于其井圈、井盖完全与检查井分离。因此不管是检查井基础没处理好造成井体沉降,还是因为井筒没砌筑好造成沉降。都不会影响井盖井座与路面结构的分离。因此对于软弱土地区,推荐采用上海分离式防沉降设计。 

  2.2提高井壁周围回填质量及提高检查井基础承载力 

  改善井周回填材料,加大井周回填密实度,对减少检查井沉降有直接作用。近几年的道路施工中,设计单位采用在检查井周围40 cm 范围内以灰土回填等方法防止沉降,效果很好。但如下层土夯填不实,或回填质量不合要求,也达不到理想效果。 

  影响回填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回填土的土质、含水量的大小、压实机具、夯实遍数、虚铺厚度等等。因此要做到:①检查井周边要分层回填,每层回填虚铺厚度控制在25~30 cm,并用平板振动夯夯实至路面的基础高度。②控制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遇地下水或雨后施工时必须先排干水,再分层随填随压密实,杜绝带水同填或水夯法施工。③针对井壁与井周边灰土、无机料基层压实后强度等级的不同,检查井周围(环距井壁外60~80 cm 范围内)可采用掺加定量水泥的方法增加填料强度。④根据夯实机具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虚铺厚度:蛙式夯为24 cm;立式夯为20 cm;四人夯应≤20 cm。 

  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可对井基进行换填或水泥搅拌桩处理,以提高基底承载力。如地基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应先挖除松软土层或扰动至少50cm,超挖部分用块石、砂砾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后再做检查井基础。 

  3.结语 

  道路检查井周边破损与沉陷作为城市顽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产生的原因较多,要解决这一顽疾,必须要从设计、施工和监理各个阶段入手。设计部门应认真对待,针对不同工况,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则应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优选施工图工艺,严格照图施工,严格执行监理工作程序,控制好每道工序。这样从设计、施工、监理多方面加强管理,才能更好地解决检查井井周路面破损和沉陷现象。 

  参考文献: 

  [1] 合肥市城镇检查井盖技术导则,2010 

  [2] 上海市政设计研究院标准图集STS-D4-19959 

  [3] 王守立,上海城市道路窨井防沉降技术应用探讨;给水排水,2010,36(2):94~97 

  [4] 徐子玉,道路检查井盖下沉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淮北: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8(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