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需要开挖沟槽与基坑,如何排出基坑及其周围的积水,进而确保开挖施工过程的安全性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论文对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明沟排水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两种方式进行了阐述,对这两种方法适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施工方法。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明沟排水;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在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开挖基坑,这时,地下水就会汇入基坑或基槽之中,此外,如果下雨,地表水也会流到基坑内。做好排水工作是确保施工的正常运行并防止发生边坡坍塌与地基承载力下降的重要保证。所以,市政道路施工前,施工单位要特别重视排水系统,需要在施工前就做好路基两侧的排水系统的工作,确保在施工期间,路基内能畅通的排出,从而保证路基的地基工作面或者是路基的填筑表面免遭雨水浸泡。一般来说,道路施工过程中积水排出的方法主要分为明沟排水与人工降低地下水水位这两种。 
  一 明沟排水 
  明沟排水指的是在基坑或者沟槽的开挖过程中,在其四周构筑地堤截水,或是在基坑内部的四周或者低洼处进行排水沟的开挖,从而将地面水或者地下水汇集在集水井之内,最后用水泵抽走的方式。明沟排水又可以分为地面截水和坑内排水两个方法。 
  1.地面截水 
  为了能够有效的排出地表水以及雨水,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中可采用筑堤截水的方式。沿着迎水的位置把挖出的土壤建造成0.6m到0.9m的堤坝。采用自然形成的沟道进行排水,并需要快速及时的对沟道进行疏通护理。若道路施工的位置并没有此类天然的沟道,就需要在施工区域的周围挖出排水沟,从而对地面水进行拦截。此外,道路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排水沟与建筑物间的距离处于安全范围之内。 
  2.坑内排水 
  坑内排水的方式适合挖掘水量比较少或者基础比较浅的基坑与沟槽。若是挖掘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情况,就需要在工程施工的同时挖掘集水井,此时还需要在四周挖掘出排水沟,目的是为了把水流引到集水井之内。最后再通过使用水泵的方式将水排出。需要注意的是,把排水沟设置在坑底的迎水位置,确保其与坡脚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6m。坡度与排水沟断面尺寸会对排水沟的排水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确保排水量能达到最理想的状态,断面的面积一般需要大于或等于0.09m2,并且坡度一般保持在1%到5%。综合地下水总量与水泵的性能,集水井需要设置在间隔30m到40m的位置,并且集水井的直径需要大于等于0.9m,此外,随着挖土的深度的增加,集水井的深度也需要相应的增加,而且在排水沟和抽水泵较低的地方安装进水阀。 
  二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指的是沟槽或者基坑在开挖之前,需要预先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量的井点管,使用抽水设备把地下水的水位降低到基坑的地面以下,从而形成干槽施工的有利条件。根据不同的条件,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一般来说,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式包括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以及深井井点五类。 
  1.轻型井点 
  一般来说,粗砂土层、中砂土层以及细砂土层中,适于使用轻型井点,这是利用真空原理的作用将地下水位降低。轻型井点的主要设备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抽水设施、井点管、集水管以及滤管等。 
  2.喷射井点 
  市政道路施工中,假如基坑的深度比较大时,此时降水的深度需要大于或等于7cm,为了经济性特征的提高,需要使用喷射井点。一般来说,喷射井点十分适用于渗透系数水平在2m到50m的淤泥,通过喷射井点的使用,积水的水位降低水平在9m到21m之间。喷射井点借助射流效应,把地下水抽至地面。在埋设喷射点时,需要利用压缩空气或加水等的方式排出淤泥。另外,假如套管内的含泥量低于5%时,就需要先进行灌砂,然后再拔套管。 
  3.电渗井点 
  利用重力或者真空作用的轻型井点在渗透系数低于0.1m/d的淤泥、粉土以及粘土等的土质中效果很差。这时就需要使用电渗井点的方法进行排水,这种方法往往和轻型井点或者喷射井点结合起来使用。电渗井点利用井点管(包括轻型井点管或者喷射井点管)作为阴极,沿着基坑的外围进行布置,并利用直径为50mm到75mm的钢管或者直径为25mm以上的钢筋为阳极。根据选用类型的不同,降水的深度也会不一样。在降水的深度低于8m时,一般使用轻型井点与电渗井点结合;而降水深度高于8m时,就需要使用喷射井点与电渗井点相结合的方式。 
  4.管井井点 
  管井井点适用于地下水和渗透系数丰富的粗砂与中砂等土层中。管井井点的降水量较深,排水量十分大,所以可以于基坑内直线铺设。在套管方式的选择上,基坑和井的中心之间的距离需要大于4m,还要根据渗透系数、降水的面积和深度等多种指标决定埋设管径的深度与间距,一般来说,深埋的最大深度为12m,间距的最大水平11m至52m之间。 
  5.深井井点 
  深井井点适于使用在砂类土质中,此类地区一般具有降水深且涌水量大的特征,降水深度约为60m。开挖井点时,需要在基坑四周每间隔20m到35m的位置进行井点的设置。深井井点的主要施工顺序:施工准备、准确钻孔、安装井管、回填滤料、洗井、安装泵机、抽水试验、工作。 
  三 总结 
  众所周知,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排水问题,这个问题是市政的工作人员必须重点关注的。在市政道路施工之前,首要的工作就是制定排水和降水的方案,这个方案必须根据气象资料、水文、工程地址、施工工期以及现场环境来制定。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对排水设施进行维修、清理,从而保证排水的通畅。一般来说,在市政道路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于路基及其周围积水的排出措施,主要分为明沟排水以及人工降低地下水水位这两种方式。但是这两种方法也有其适用条件,所以这就要求施工中的操作人员考虑施工过程中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自由排水与组织排水相结合的方法,降路基被雨水浸泡等不良情况的发生频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缩短工期,使工程早日完成,交付使用,从而避免施工影响城市交通,方便市民通行。 
  参考文献 
  [1]费作为,李富,衣明林. 关于路基排水问题的探讨[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9(02) 
  [2]高婷. 城市道路雨水口设计分析[J]. 中国给水排水. 2008(12) 
  [3]张裕清. 浅谈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0(18)